渭南青年网(通讯员 张晶)“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歌,是一杯苦尽甘来的茶,也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挥霍的,而我想说,有了闪光的青春,人生才无怨无悔。”

2010年大学一毕业,我来到了乡镇,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村姑”。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触老百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来镇上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要当好乡镇干部,要真正的做到“心里装群众、脑中有宏图、手中有方法、脚下接地气”才能合格。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学会容忍是乡镇干部的必修课。每天接触不同百姓的诉求,或着急,或不满、或愤慨。面对如此,也许只是一个好脾气,一个好脸色,一个温暖的笑容,就能让他们平静下来。耐心的听他们诉说,细心的给他们讲解,照顾好他们的情绪,为他们排忧解难。

乡镇工作还需要具备四种气,有底气,讲和气、聚人气、扬正气。而我想说的是,乡镇干部要与群众说好五种话:以心换心说家常话,上情下达说大白话,实事求是说真心话,对症下药说内行话,出谋划策说鼓劲话。这样才比较符合乡镇工作的实际。那些专业术语百姓听不懂,即使是一遍遍的耐心讲解,但是受文化水平所限,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明白,因此我们必须要创新方式,讲大白话,用现实的例子让他们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真正将惠民政策宣传落实到群众中去。

每年的夏、秋两季我都会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的危害性、处罚措施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逐家挨户发放《致全镇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搭建指挥部,全天候值班站岗,严防死守,负责火情监控和信息汇报,随时准备加入到扑火应急工作中,发现火情及时制止、扑救,把火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帮助困难农户抢收抢种。很长时间我似乎都忘记了节假日的存在,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一次又一次打赢 “三夏”、“三秋”生产和秸秆禁烧攻坚战。

在基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群众内部进行交流,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人民群众才能让你坐在台上。以心换心才能换取真心。以情养情才能得到真情。近年来,精准扶贫是全国的大事情,也是为民造福的好事情,我身为乡镇干部和老百姓接触的最多,在扶贫工作中,我们的乡镇干部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杏林镇新民小镇杨小丽的家里,“又让你花钱了,这些米和油够我们家用好一阵子。”包村干部许凯为杨小丽家送去了大米和油。杨小丽的丈夫于2017年4月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婆婆年龄大,孩子要上学,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杨小丽务农和打零工。包村干部许凯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周都去杨小丽家,经常送一些生活必需品,许凯讲到“我尽我所能提供一些帮助,希望能减轻一点他们的生活压力”。这就是我们的乡镇干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时光转瞬,我到华州这片土地至今已整整8年时光。这8年于我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的足迹。我把青春最美的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城市的飞跃发展、乡村的巨大变化,群众的幸福改观,可以说我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获得者。我们这一代,是传承渭华精神的青年一代,沐浴在渭华精神的洗礼中,接受着革命先烈无私伟大的馈赠,我们用热情、智慧、勇敢传承红色基因,终于用理想信念、青春汗水浇灌了华州大地的一片热土,成为华州新时代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今,响应党和国家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农村将成为我们大展身手的好平台。农村要兴旺,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这不仅仅是亿万农民的呼唤,不仅仅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我们青年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感谢8年基层工作带给我的无限财富,令我收获无穷。亲爱的你们,请把青春深深地根植在华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渭华精神终将由你们接棒传承,这片土地定会还你一个无悔的青春!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