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网(闵盼龙 摄影报道)6月29日上午,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倾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系列访谈”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斌,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李鹏阳,《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课题组负责人杨屹教授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区域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斌

王斌就《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及我市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相关情况向与会媒体通报。王斌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渭南定位为“一圈一轴三带”空间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提出进一步提升重要节点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适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应该说,渭南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我市属于这个区域里的次核心城市。过去,渭南被称为“陕西的东大门”,现在,渭南的定位就不是东大门了,进入了一个更加核心的位置,成为除了西安以外的一个次枢纽。”

渭河安澜,百姓幸福 崔正博 摄

倾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既是渭南市发展的长远定位,也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我市因哪些优势被定义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又是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让渭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西融:即加快推进西渭融合

2013年6月以来,渭南、西安先后签署了《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建设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框架协议》,2017年2月富阎产业合作园正式诞生。目前,富阎产业园组织领导机构已经成立,协调领导机制日趋完善。《富阎产业合作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富阎连接线等一体化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渭临、渭蓝合作不断推进,西渭融合发展态势良好。

俯瞰渭南,满目翠绿 崔正博 摄

下一步,渭南将围绕和服务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西渭融合,不断深化渭蓝、渭经济协作,加快推进富阎一体化发展。相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同西安市的工作对接,富平县、临渭区、渭南高新区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承接西安外溢产业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积极打造西安-渭南经济共同体。

东联:即促进渭南与黄河金三角区域联动发展

自2014年3月以来,陕西渭南、山西运城、临汾,河南三门峡为加快区域合作,先后联手召开“中华根•黄河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推介会,成立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一证游”,积极协调推进富平至永济、合(阳)-铜(川)、韩(城)-黄(龙)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成功举办了4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等活动。今年5月30日,作为轮值市,渭南成功召开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暨四市联席会议,会上发布了2018年行动计划,研究探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及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事宜。

渭南经开区青岛啤酒车间 崔正博 摄

下一步,四城市将一起通过产业同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和次区域合作等工作,围绕服务大西安建设,积极探寻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路径、举措。

内优:即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格局

去年以来,渭南市启动了《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将原来的五大板块格局调整为中心城区板块、富阎一体化板块、韩合协同发展板块、蒲白澄联动板块、大荔现代农业板块和大华山旅游六大板块。目前,《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期将提交市政府审议。以期通过市域内产业的梯次和有序布局,树立全市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避免同质化竞争。

微笑服务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崔正博 摄

在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三个经济”成为渭南建设大关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支撑。一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做强枢纽经济。加快推进西韩城际、合铜高速、蒲白高速等项目建设,新开工209省道渭河特大桥等7个项目,确保310国道渭南段、禹门口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增强渭南带动金三角、服务大关中的枢纽节点作用,助力枢纽经济提速扩容。二是大力发展物流业,做大流动经济。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或在建物流园区有9个。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渭南经开区商贸物流园、卤阳湖航空产业物流港、海航渭南物流产业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以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和引领区域物流业发展,做大流动经济。三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做优门户经济。建设渭南保税仓库和外贸加工园区。积极承办好黄河金三角投洽会、文博会、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等区域性经贸文化盛会,切实发挥渭南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助力门户经济外拓内联。

发展三个经济的机遇,让渭南成为全省第一批“站在新经济风口,率先起飞”的城市。这对渭南提升、重塑城市品牌影响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弥合发展差距、实现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变道超车、实现追赶超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布会后,王斌、李鹏阳、杨屹教授与媒体记者就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问:今年1月份,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王斌:一是促使渭南由边缘走向核心地带。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覆盖了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和杨凌示范区及商洛市部分县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主要县区,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部分县区和庆阳市区,将渭南从“陕西东大门”变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城市之一;二是更加有利于推进西渭融合和富阎一体化。不可否认,《规划》的印发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大西安的“虹吸”效应,大西安对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而以富阎一体化为龙头的西渭融合作为省上推进军民融合示范点、新舟600、700项目等航空产业项目聚焦点,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环境保障等方面对吸引人才、资金、技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三是更加有利于推动协同创新发展。李明远书记在今年省两会期间做客西部网、陕西头条接受专访时表示,渭南的创新要素还不够充足,活跃度也不够强,我们要利用背靠西安的优势资源,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复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陕西科教资源形成“西安科研 渭南制造”,瞄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借助黄河金三角地带的区位优势,形成东西部创新产业的双重叠加,使渭南成为创新产业的孵化基地,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问:李教授,据我们了解,您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教授曾在渭南市发改委任副主任挂职一年,期间还牵头编制了我市的“五新”战略规划,挂职结束后被渭南市发改委聘请为“智库专家”,请您结合挂职经历和对渭南的了解,谈一谈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对我市落实 “五新”战略、建设“三地一中心”将发挥什么作用?

渭南东城夜景 闵盼龙 摄

李鹏阳:一是有利于渭南培育协同发展新动能。新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渭南而言,一方面是《规划》的印发实施,在规划范围上覆盖了甘肃、陕西、山西三省12个市2区,向西至天水,向东北至临汾,进一步将渭南与西安在地域发展中合成了实事上的核心区,渭南从“陕西东大门”变成了“一圈一轴三带”上的核心城市之一,从客观上将更加有利于推动西渭融合和产业合作。另一方面西安拥有《规划》核心区最主要的创新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渭南要形成背靠大西安、引智引力,依靠在土地资源、环境保障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打造“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模式将成为可能。

二是有利于渭南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我们一直认为,渭南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城市,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则更加突出了渭南在“一带一路”这个轴线方向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渭南就是要积极地抓住《规划》带来的政策机遇,深入推动西渭融合和富阎一体化,启动交通路网、城市供水、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嫁接陕西自贸区政策,建设渭南保税仓库和外贸加工园区。加强政府、企业与大西安在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系,要“背靠大树好乘凉”,把西安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与融入本地区,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示范区建设,推动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次区域合作。

三是有利于激发渭南市场主导新活力。激发新活力就是要有效提升县域经济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和积极调动人才活力。据我了解渭南正在编制《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将全市11个县市在“十三五”规划“五大板块”的基础上,现在加上富阎,就变成了六大板块,目的是就是进一步优化市域空域结构,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激活县域经济活力。同样,关中平原城市群强调了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宝鸡、渭南、临汾、运城等城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就把各区域的市场、企业和人才等资源联系到了一起,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的市场行为将更加活跃,企业间的合作将更加频繁,人才、资金、技术洼地将进一步显现。

四是有利于渭南共建区域新生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从实质是看,突出大西安建设,突出了创新协同发展目标。下一步,渭南在与西安、黄河金三角城市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西安至韩城、西安至潼关、蒲白黄高速、华山支线机场等项目建设;加快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加强对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联治,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秦岭山区、黄渭洛河治理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合作抓手和共建平台;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各周边地市可以依托西安丰富的医疗、教育、文化资源,开展远程会诊、合疗直通车、教师和学术交流、合作开发金融产品等,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空间中最大的。

五是有利于渭南彰显城市新形象。渭南同西安等关中地区城市一样,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渭南的城市定位是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我们提出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既是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次核心城市定位的一个继续,也是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重要节点城市在定位上的提升,是区别于其他重要节点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是渭南自我加压、实现弯道超车和追赶超越的奋斗目标。

问:杨教授,就我们了解,您最近正在参加我市《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的编写,那您认为这项工作对我市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起到什么作用?

杨屹:一是有利于加快渭南转型发展步伐。通过确立“六大重点板块”的产业发展重点,建立以合作协同为基础的产业链,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三地一中心”的建设中,结合区位优势和人文历史、资源禀赋,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重点板块区域合作协同中,在推动富阎一体化、韩合协同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促进西渭的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错位互补,补齐“工业化”、“城镇化”两大短板,显著提升经济质量,建设好山水灵气的陕西东大门。

渭南城区夜景 闵盼龙 摄

二是有利于推动渭南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通过区域生态环境合作协同建设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环境合作保护机制,实现改善空气质量、有效控制水污染、优化能源结构、有效利用固体废弃物等目标。为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市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协同体系,构建完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规划依据。

三是有利于提升渭南省域外合作协同能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特色。《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将创新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模式作为规划重点,通过在产业上对接融洽、生态上共建共享、交通上互联互通、招商上携手同步,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以促进生态环境共保共建、产业共生与结构升级、功能统筹与空间优化、设施共建与互通互联、改革创新与全面开放为抓手,打通区域“断头路”和“瓶颈路”为重点,全面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和公路网络,畅通内外通道,增强区域通达辐射能力,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努力建设渭河北岸新型城市,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新增长极。

四是有利于形成地区协同联动发展。《渭南市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规划》的核心思想是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挖掘各自潜能。通过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协同。在省际层面加强农业现代化、化工、医药、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合作。在省内加强制造业、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一体化发展,尤其是明确产业规模集聚发展的重点及空间区位,逐步形成规模集聚,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