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语言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美”作了如此解释:”羊大则美”。可通俗理解为家里养的羊大而肥,则家里的需求就会更容易满足,生活也就会更美好。古今之人心意相通,如今对羊寄予厚望的依然大有人在。下庙镇下庙社区惠家村贫困户杨平均就是如此,他将自己脱贫的梦想寄托在一群羊的身上。

冬日午后,暖融融的阳光洒在下庙镇下庙社区惠家村的乡间小路上,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杨平均站在羊群中,一脸阳光,甩着羊鞭,驱赶30多只山羊向村里缓缓走来。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杨平均是下庙社区惠家村六组村民,2015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一共4口人,儿子在读高中,需要用钱;加上他本人和配偶文化素质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家里收入全靠杨平均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可能命里就是要咱贫困一辈子。”无数个夜晚,杨平均一度没有信心,靠这句话开解自己。

为了帮助杨平均树立信心,尽快脱贫致富,村干部和帮扶人员几次登门与他沟通,不断鼓励他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其实杨平均也想把穷日子翻个个儿,他说:”小时候家里养过羊,自己也帮忙放过,还算有点经验,现在还想养。”针对杨平均的家庭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最终决定帮助其发展养殖羊。

有了想法就立即付出行动,接下来的日子,杨平均就撸起袖子忙活起来。他先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个羊圈,怕小时候父辈那些养羊的经验赶不上”时兴”,就跑到附近各村打听谁家的羊养得好,讨”方子”。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他先去集市上抓了6只羊羔回来养,养了些日子后,又有了新想法。他狠下心借了点钱又去买了6只羊。村干部、扶贫干部都替他捏了把汗,但杨平均的倔,其实是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一年后,杨平均不负众望,羊群由最初的6只变成了20多只,只只膘肥体壮。这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整体收入,还解决了孩子上学费用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2016年他家的家庭收入从以前一年7000元,变成了近2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问他养羊有诀窍吗?”没诀窍、没诀窍,我的羊主要是放养,靠吃草生长,肉质鲜嫩,因此质量比较好。”杨平均说,大多数人放羊都是每天一次,而他是两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人出得了门,早上天蒙蒙亮,就得起来,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不敢有半点疏忽。

在妻子眼里,杨平均养羊的诀窍是:”对羊亲,比对俺还亲。”尤其是当羊产仔或者生病时,他寝室难安,都恨不得住在羊圈里。

如今,三年过去了,杨平均家羊的数量已经发展到30多只,在村里人看来,杨平均已经是一名养羊的”好手”了,其实,杨平均养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养羊的时候,虽然以前养过但还是缺乏经验,第一次购入的几只羊防疫不过关,加上营养也没跟上,造成羊只精神萎靡、疾病频发,这可把他急坏了,虽然最后经过全力救治,还是有些损失。经过冷静分析,他决定从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技术做起,他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养殖中遇到的问题,镇政府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和观摩学习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说起自己脱贫的过程,他感慨地说:”还要感谢帮扶人员对我的鼓励,现在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小小的成功之余,杨平均也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自己脱了贫,也要带动村里的其他贫困户也能好好奋斗,早日脱贫,一起奔小康,开始大家的幸福新生活!”

在拜访快要结束时,他指着那群羊说 “你看,我这些羊长得多好,今年光羊养殖这一块预计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还种了2亩黄花菜,今年收入肯定差不了!”

杨平均咧着嘴笑了起来,言语中满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段喜妮)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