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文/殷晨

当太阳系再无我们的容身之地,人类该何去何从?

末世题材,历来是最易开展科幻思考的领域。自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起,我们便渴望知道我们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我们幻想着能掌握光速甚至超光速旅行的能力,像《基地》、《星球大战》描述的那样将人类文明散播至宇宙的各个角落。但当我们从原始文明起就崇拜、依赖的太阳,人类认为代表着永恒的太阳,为地球带来生命的太阳,嗯变得狂暴、紊乱甚至随时会成为毁灭地球毁灭人类文明的杀手时,人类的出路在哪里?

在我们无法掌握光速旅行,没有那种弹指间毁灭一颗恒星甚至一个星系的移山填海之能,带着我们的家园逃离,走向未知的旅程仿佛是无可选择的唯一解。当小说中所描述的“你想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真正跃然于银幕之上时,所得到的震撼霎那间将对我们这个物种这个文明的深深自豪感填满胸臆,恍惚间又是深深地悲凉—— “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纵然是倾尽人类全部力量建成的千万地球发动机,不过是带上家园的漫长的2500年流浪之旅中的小小船帆。

常说人最畏惧的是无边无际的黑色死亡,而死亡的尽头或许就是在无数光亮裹挟下的漫长放逐吧。两个小时的电影仅仅截取了小说中逃逸时代短短两页的历程:地球历经了停止自转造成的巨大灾难,满身伤痕的拖着淡淡蓝盈盈的尾焰,告别了依赖亿万年的太阳,踏上了2000多年的流浪之旅。整部电影所表述的核心是“希望”和“回家”:地表生态急剧恶化,别无选择的父亲牺牲了身患绝症的母亲,以自己在空间站服役17年无法回家的代价,换取了刘启与爷爷、妹妹能够进入地下城继续生存的希望;儿子刘启尽管因母亲的牺牲憎恨父亲,但心底所追求的一切不过是父亲回家的希望。正因如此,刘启带上妹妹大胆的逃离了地下城。穿过了数千米地壳回到地面的电梯开门的那一刻,看到上百米厚的冰层将昔日繁华的都市冻结为一望无际的冰原,才深深感受到离开家园的切肤之痛,更感慨于人类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如此宏大体量的计划中的每一个人,也许只能回忆曾经的晴天丽日,也许永生只能待在幽暗的地下城,也许无法在千年后的历史中留下一丝涟漪,但他们从未停止前进、片刻不息。

文明的延续与演进并不仅仅是勇气和决心就足够,逃逸的关键在于借助木星巨大的力量完成“引力弹弓”,才能获取足够摆脱太阳系引力的速度,这对于渺小的地球无异于刀尖上舞蹈。人性的力量永远无法忽视。父亲圆满结束17年服役生涯,得以回家团聚之际,地球发动机发生故障,被巨大引力抓获的地球即将撞上木星。纵使无数军人、救援人员、平民拖拽着火种在冰天雪地中凝结在了希望的方向,人类爆发了一个文明的强大凝聚力以最快速度救援了多数地球发动机,奈何地球所拥有的能量再也无法摆脱木星的引力,地木相撞已成定局。AI歌颂了地球文明每一份子的牺牲精神后,以平静的语调宣判了地球文明的死刑。

AI与人的共处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话题。AI拥有人类无法匹敌的逻辑和分析能力,计算地球再无逃生机会后,它选择了抛弃地球保留空间站上的文明火种。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感情、不会困于绝对的理智中。刘启和千万救援队员一路走来,失去过亲人、失去过朋友和战友,深知地球和人类已经退无可退,绝望而坚定的抓住最后的希望——引爆木星、推离地球。地球发出了最后的宣言:“不论如何,人类历史的前路,我们只能选择尊重和接受”,各色的面孔一同填入了最后希望的火种,橘色的利剑携剑气刺向木星。

“希望”和“回家”。支撑儿子刘启不放弃的是与父亲团聚的希望,支撑父亲的是家的召唤,地球上最后的计划仍因距离不足功败垂成之际,太空站的父亲透过时空看到了自己的使命,想起了给儿子幼时的承诺:在离木星最近的一刻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整部电影最热血沸腾是那句:“前进三!”(看过《三体》的人都有的情怀)一个男人,肩负着妻子和父亲的重托:一个父亲,肩负着儿子的期望;一个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一个人,肩负着人类文明延续的责任;义无反顾的独身驾驶太空站冲向火焰巨剑引爆木星。父子同时默数着;“一、二、三,抬头”,这也许是父子两颗心贴的最近的一刻吧,父亲牺牲母亲的决定与欠缺的17年陪伴背后不为人知的担当定融化在了儿子的心头。

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人类或许是最渺小的一个,流浪地球那颗无处安放的心在千年后定会泊入新的家园。《流浪地球》,作为中国首部改编自中国人自己的小说,由中国团队拍摄制作、中国人导演的硬科幻电影,发出了中国人也能拍科幻电影、中国人也能拯救地球的昭示,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作为人类文明一份子兼收并蓄的胸怀,2019将会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