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老妈电话里拉家常,老妈带着几分惊异,几分惋惜:“邻家你英子婶脑出血昨晚送到西安去了!”“什么?脑出血?她不是一直身体挺好的吗?”“没听说有病,也没听说血压高。”电话另一段的老妈和我一样叹息着,诧异着,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就生病了,而且是这么大的病。

第二天,朋友圈,村里的微信群英子婶生病的消息就传遍了,什么病,怎么病的,送到哪家医院,怎么救治的,你一言他一语地说着,有询问,有关切,有对健康的探讨……很快,熟悉的认识的人都在转发关于为英子婶生病发起的“水滴筹”,10元,20元,50元,100元……有村头老李家在大连做厨师的儿子,也有远嫁太原的张家女儿,一声声朴实的加油,一句句“婶子,早点好起来!”“嫂子,加油!”从天南海北传来,我也赶紧加入这个行列,平时也10元20元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尽过绵薄之力,如今熟悉的邻家婶子病了,帮忙是应该的。很快,在外面工作的侄女们也变成“水滴”,给英子婶鼓劲加油了,哥哥嫂子们打交道多,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捐款还积极转发,村子里更多出门在外的人纷纷出手相助。

又是老妈的电话:“你英子婶家这几年事多,老人过世,女子上学,没攒下多少钱,多亏大家帮衬,病看好了,恢复得挺好!”——微信群让出门在外的乡亲们能够彼此关注,远隔千里还能彼此了解,在困难来临之际及时伸出援手,邻里之间的关切还在,村庄里那份温暖还在。

英子婶的儿子从打工的宁波赶回来照料妈妈,再也没出去打工,和几个小伙伴在县城租了个房子做快餐送外卖,只听人说干劲大,很忙碌。我们听到,都感叹“还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可是,就像暴风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两三个月不到,又听到他们散伙不干的消息。断断续续,这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在村里人半惊半疑的言语里卖小吃,开店,折腾,失败,又重新开始……再回去,村头已经搭建了几排大棚,大棚远处更大的田地已经平整好了,等着播撒,刺眼的白,在阳光下闪耀,广阔的田野似乎在呼唤无尽的希望。忙碌的人群里,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裤兜插着手机的年轻人,其中,就有英子婶的儿子阿辉。很快,大棚变成了菜园,远处则栽种了大片大片的樱桃树。也不知道好吃树难栽的樱桃如何在家乡这片黄土地安家落户,总之,等我再听老妈讲,家乡的樱桃已经红满枝头!收果子的客商来了,也有活泛的乡亲自己找销路卖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咱们村的樱桃哪儿都能去了!”老妈这句话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樱桃哪儿都能去?”“对对对,阿辉那些年轻娃,在网上手机上鼓捣,和送快递的联手,把全村的樱桃种植户组织起来一起卖樱桃,全国到处都能到!”尽管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我听得出老妈的话语里充满喜悦,还有对这个世界变化的喜爱!年轻人脑子活,拍实物图,发种植过程,把纯绿色纯天然的樱桃展示给网民网友,精挑细选的樱桃在顺丰、圆通的帮助下,把香甜送到了选择她的人手里,也把幸福送给了村里的乡邻。

再见英子婶,她已经能在樱桃园帮帮忙,打打下手了,东家西家地联系协商,有时还会在手机上点点戳戳接单呢!再听熟悉的乡音,里面蹦出的新词“质量,生态,信誉,销路”已经让我由衷赞叹:这个时代是伟大的,虽然情未变,村头巷尾却都在变!

一切,真好!

文/杨艳玲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