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似古槐虬劲隽永,心似清泉明净清澈

一部具有普遍警示教育意义的精品力作

——评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

【文】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孙萍萍

《村头一棵老槐树》是由剧作家殷满仓、芦兴跃创作的一部广播连续剧。讲述了农家出身的县委书记张克俭违规审批沿河防汛工程项目,陷入违规违纪的泥淖中。在省委巡视组和三十年不遇洪水到来前夕,在情与法、权欲与党性的矛盾纠葛中,在亲情与乡情的感召下,终于幡然醒悟、悬崖勒马,找回初心。该剧是一部全新视角与叙事方式、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反腐题材的广播剧,具有积极的典型的警示教育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反腐高压常规巡视的震慑力与威慑力,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同身受,在思想上筑牢防线,不忘初心,立党为公。

富有张力的叙事技巧。故事是广播剧艺术的母体,是承载思想的容器。编剧采用现实与历史两条线索架构故事,运用掩盖违纪和亲情牵绊两个叙事焦点的策略,营造充沛的叙事张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故事起于省委巡视组及三十年不遇的汛期到来前夕,县委书记张克俭听到由他违规审批的防汛工程有偷工减料的传言,情急之中携刘科长以检查防汛为名勘验,发现工程确实不达标;他要求刘科长抓紧联系他表弟的公司返工加固,一是为堤坝安全,更主要是掩盖其为招投标的违规事实。然而施工单位又以各种借口拒绝加固堤坝。当发现刘科长偷藏在书里送给他的30万元的银行卡后他大吃一惊,即刻要退还,却碰了软钉子。何去何从,张克俭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惶恐与迷茫中……同时,老槐村的部分村民私下谣传张克俭收受贿赂、防汛工程偷工减料,遭到好友的反驳;在妻子好友的追问下,张克俭承认糊涂犯错;最后,母亲、妻子、乡亲们在失望之余,鼓励他勇敢面对。另一条线索通过主人公回忆交代了成长道路上母亲的教导、乡亲们的厚爱等等。自己的“违纪违规”与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乡亲们“嘱托和厚望”形成矛盾的两极,为后续的情节的冲突奠定了基础。两条线索都是怀疑——证实——失望,一是自己对自己的失望,另一是家人乡亲们对自己的失望,两条线索叠加,两个叙事焦点转换,又随着汛情的紧急、洪峰的逼近,一步步将故事发展推向高潮。面对老槐村一带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权力官位还是人民利益、继续隐瞒还是勇敢面对,主人公进行着艰难痛苦的抉择。叙事焦点的转变,并未消解“隐瞒违纪”的叙事张力,亲情的加入使这份张力得以维系并进一步延伸,收获了较为深刻的艺术价值,也使得反腐题材晕染上温暖的色调,实现了广播剧创作上一定的美学突破。

典型深刻的人物形象。作为以声音为独特艺术表现方式的广播剧艺术,人物是故事叙述的核心推动力,通过对白、独白、旁白等语言艺术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村头一棵老槐树》通过对白、闪回及人物的内心独白等广播剧手段,塑造了一个徘徊在党纪国法边缘、敢于担当、勇于改错的共产党员干部的形象。我们知道,张克俭是农家出身,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风传承,父亲是牺牲在抗洪河堤上的英雄;母亲是当年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妇女主任;姥爷是抗战时期支前的模范英雄;从小母亲就教导他做人要诚实、要担当。他所成长的老槐村传统优良、民风淳朴。抗战期间,村里的林爷爷为掩护抗日地下党员被日本人在老槐树下点了天灯;后来被林爷爷掩护的同志担任沿河县委书记,用自己的工资修缮清泉井,并说:“老槐树永远是咱做人的魂,清泉水是咱做人的心”;得知张克俭担任县委书记,全村人在老林叔的号召下摁手印约定:不走后门找他办事。张克俭本人学习用功勤奋,大学期间自己打工挣学费;思想上要求进步,在老林叔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能干好学,担任过老槐村的抗洪抢险队队长;通过公务员考试,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干部;担任沿河县县委书,建学校、办医院、建敬老院、发展电子商务等也做出了实绩。正是因为张克俭这样的成长教育经历,他不会主观故意违规违纪,因此,剧情的设定是无意中受身边人蛊惑没有按要求招标就违纪违规审批了沿河防汛工程项目;也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主人公在得知工程不达标,自己又被行贿的情况下,回想乡亲们的厚望,陷入极度的自责、懊悔及激烈的思想斗争中。编剧的看似与主题无关的层层铺垫恰恰是人物的灵魂所在,也赋予了这一人物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剧的精彩之处是设定了主人公雨夜和自己影子的对话。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这场对话恰是主人公本我和超我的对话,是主人公灵魂中恶魔和天使的争夺,编剧把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痛苦的挣扎过程通过心灵对话的形式形象的展现出来,实在是妙笔生花,这样的设计也发挥了广播剧艺术以声音见长的优势。同时,梦境的设置也是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形象可感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

剧中张克俭的形象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他出身农村,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一方父母官,对自己的亲人家乡饱含着深情,想要大有作为、造福百姓,也知道党纪国法底线。但就在倏忽大意间违规签字,是继续隐瞒掩盖还是主动坦白揭发,主人公面临着人生的艰难抉择,这恰恰是该人物形象的典型深刻之处。这个处于灰白色地带、“湿鞋而不失足”的党员干部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普遍的典型意义,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感同身受,也正因此,本剧的教育警示意义才更为凸显。

质朴淳厚的乡俗民情。剧中多次出现古槐、清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物象这象征了老槐村古朴自然、澄净淳厚的民风及以德为重、和谐友爱的优秀传统。古槐被称为“瑞槐”,古人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槐树的荣枯被视为兴衰灾祥的征兆。同时,作为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因此,在民间形成槐树崇拜的文化现象。剧中多次出现老槐树为题的童谣、诗歌和主题歌,都在反复强化它的顽强不屈、苍劲隽永、乐于奉献的精神。例如童谣:“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花,槐花晾干做药材,祈福消灾全靠它……”还有于枝在课堂上带学生朗诵《村头一棵老槐树》:“槐花香,槐花素,村头一棵老槐树。不论荣与枯,从来不媚俗。东西路,南北路。来去不转向,进退不糊涂。村头一棵老槐树,祛百病,解百毒。不管穷与富,硬朗身子骨。”主题歌中唱到:“你说走大路,可别犯糊涂,带上一壶清泉水,心中装上老槐树。送你走大路,你要时刻看清楚,渴了喝口清泉水,累了想想老槐树。又过了一年的光景,又长了一岁的老屋,还是那口清泉井,还是那棵老槐树。”

同样,村口的清泉井也有着也悠久的历史,被视为“神泉”,百姓相信清泉水可赐福消灾。老歪叔是管理员,不准浪费糟蹋泉水来洗衣服、喂牲口,禁止不孝敬老人的、偷鸡摸狗的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饮用。这样的村规民约恰恰体现了民风的质朴自然及村民们本真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为剧情的发展预设了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表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老槐树、清泉井二者与勤劳朴实的村民群像有机地融为一体,传递出古老乡村的自然和谐,浓浓的乡情亲情,以及乡亲们善恶分明的朴素情感,幻化成一股净化人物心灵的强大力量。

平实生动的语言。作者运用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通过演员精彩本真的声音诠释表演,听众在分享艺术魅力的过程中,通过想象、联想,浮现在脑海中是一幅生动可感的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听声赋形、凝想形物”。大量俗语的运用使得意思的表达更含蓄更形象传神,达到“言简而意丰”的效果,给听众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例如:“无风不起浪”“传言有鼻子有眼”“屋漏偏逢连阴雨,山雨欲来风满楼”“瞌睡遇到了枕头”“背着牛头不认脏”“狗皮袜子没反正”“老百姓最恨吃草料不耕地的牲口”等等,这样的语言也更通俗易懂。剧中,编剧还大量使用当地的方言土语,例如:“把屁股擦干净”“每次回家都走马灯一样”“贫嘴”“我看改子今天心神不宁,有点不对劲”“可千万别搅进防汛工程的浑水里”“你要设法说服你表弟,赶紧给我擦屁股”“嚼舌头跟”“火烧屁股”“给领导挖的坑”“辣子一行,茄子一行”“你这是盘算着让克俭犯错误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说的比唱的好听”“谝闲”“都说外甥像舅,三辈子不离姥娘家根”“孤儿寡母的,不想让人撮脊背说闲话”“嘴里胡咧咧”“贪官是酒壶捏扁了,筷子磨短了,黑食塞满了,招祸不远了……”“没边没沿”“祖坟冒青烟”“祸祸”等等。这些俗语、方言土语是人类文化发展在语言领域的积淀,它朴实而古老,生动而传神。它比普通语言更生动活泼,比生活语言更精炼深刻,而且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表达着人物内心隐秘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真挚深沉的情感。以情动人是以声音元素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广播剧的艺术特征。《村头一棵老槐树》表现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有村民们爱憎善恶分明的朴素情感,有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有隐忍奉献的母子情,还有相互鼓励、肝胆相照的兄弟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时的张克俭受传统贞洁观的影响,以公务员考试相威胁,阻挠母亲与老林叔的交往。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拒绝与老林叔继续交往。30年后,张克俭鼓励母亲与老林叔结合,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母亲的隐忍善良、对儿子的教诲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老槐村乡亲是一群善良、淳朴、热情的亲人们。在得知克俭当上县委书记,愿意相应号召不走后门、不办私事,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和意识;而在传言克俭审批的防汛工程偷工减料,可能危及沿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又是那样的嫉恶如仇,即使这样,还依然扛起沙袋,冲上堤坝最前沿;在确证克俭违规审批项目并主动向组织自首及检举揭发后,乡亲们鼓励他好好给组织说清楚自己的违规违纪问题,并愿意奉上一碗清泉水为他送行。乡亲们似高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似大海一样深沉的厚爱,让听众回味无穷。情真则意动,每每情深意切之处,听众就被作品中真情所打动,所谓艺术感染力及审美教育功能,也便由此而来。

该剧集结国内一流编剧、导演团队,先后十易其稿,精心打磨。剧情在主明两个时空中危机开场,层层推进,悬念迭生,让人欲罢不能。充分运用旁白、独白、闪回、梦境等独特的广播艺术剧手段,说演结合,人物性格栩栩如生,情感力透纸背,借助声音,听众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实现了人格的净化与提升,激发出心灵中潜在的向善向真向美的追求。

广播剧作为想象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触动人的灵魂,使人心驰神飞,在闭目静听中,幻化万千生动。融媒体时代,随着“喜马拉雅 FM”“懒人听书 FM”“荔枝FM”“蜻蜓FM”等音频平台纷纷推出广播剧专栏,移动终端音频软件的流行,广播剧再度受到关注,正在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也将成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的主阵地和有效载体,无数的广播剧艺术工作者也将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听觉盛宴,给大众带去精神上的慰藉。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