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诗词创设教育情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去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迅速调动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无限乐趣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堂美术课拥有一个良好开端的重要保证。如在进行《探访自然的奇观》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背景音乐中,带着学生们一起轻轻地朗诵着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营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因此,用诗词导入课堂情境,对于营造平等互动、交流共享、乐享轻课的气氛,调动生学习积极性来说,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把诗词引入美术欣赏

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教学时,我常常把诗词引入美术欣赏。这种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绘画欣赏的水平,也可以培养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结合题画诗,理解题画诗的意境

早在唐朝,李白、杜甫都有精彩的题画诗流行于世上,这是题画诗的雏形。而据史料记载,真正将诗题在画的空白处,并让诗成为画的构成元素之一,是始于宋徽宗时,而宋元以后的画作,多题有诗词。题画诗对于说明绘画背景,加深画的意境,拓展画的内容,增强画的表现力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较为有名的题画诗主要有苏东坡《题惠崇<春江晚景》、徐文长的《题墨葡萄》,更广为人知的是郑板桥的《咏竹》,真正将诗词与绘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此对此一类画,可以借助题画诗来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化对绘画意境的欣赏。

2、借助诗句内容理解“诗意画”

诗意画的出现,往往是画家取用诗的题材,着意将诗中意境加深创作而成的一个画种。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深山藏古寺”、“白云深处有人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等,也出现过许多的画坛佳话。古渡荒舟上意态悠闲的小鸟无声的传达出“无人”的意境,溪中几只嬉戏的蝌蚪画出十里蛙声,马蹄翻飞处彩蝶的飞舞带出“香”的情味厖因此诗意画的创作,由于绘画语言的介入,诗的意境显得更加悠远,也给人无穷的创意。因此诗意画的欣赏,往往要与诗句互为依托,互相对照,才能真正地领会到诗意画中无处不在的蓬勃想象力。

3、借助诗词欣赏技巧,体会中国画的意境

在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时,我们常常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传统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独特的意境。而中国画是一种文人画,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思潮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其意境营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一点要让小学生理解,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这一相对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降低难度,用古诗意境欣赏的方法,来体会中国画的意境。如引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画中线之美,在曲线与直线的有机融合中,去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与意境之美。杜甫绝句“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驚上青天”的引入,却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色彩之美,黄、翠、白、青,明丽和谐的色彩组合,让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的用色之妙,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跃然纸上。通过诗与画的对比与联系,借助诗词的意境欣赏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绘画的意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中国画的欣赏水平上更上一层楼,学会从诗歌和绘画的整体气息上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华美。

三、利用诗词意境促进联想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形象生动的诗词佳句作为绘画的题材,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诗意画的创作,对于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增加他们的艺术感受,加强他们的构图训练,培养他们绘画的想象力,都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要选好一个合适的绘画题材。进行诗意画的创作中,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适合绘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诗歌题材,甚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改编诗歌中那些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来准确地表现。选择的诗句最好是形象鲜明、色彩丰富、造型简洁、意境深远的,这样既容易勾起学生的艺术感受,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便于学生把握绘画内容;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力。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形象鲜明可感,容易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就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容易出新、出彩。所以作为绘画题材的诗句的选择极其关键。

其次,构思设色与构图的方案。一幅画,构图应该饱满、灵活而不能失之于单调死板。以低年级骆宾王的《咏鹅》为例,色彩是丰富了,但构图相对单调,如果能在远处添画几抹远山,近处添画一只游船,构图就很容易达到匀称、和谐而不会失于单调死板。而着色协调,也是一幅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调色不适当,就会破坏原有的诗意,更不要说突出诗歌意境了。

四、诗画结合进行创作

在高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美术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在课堂设计“艺术实践美的阶段”,结合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提出学生实践学习要求,让学生结合所学美术知识,创作“诗配画”、”画配诗”不同形式。诗配画是学生结合美术学习内容,将其与所学诗歌内容相联系,寻找类似内容的诗歌,搭配诗歌中表达出的作品意境画面,将美术课堂所学知识要点融入到诗歌画面;画配诗是学生按照美术实践要求,自由发挥完成美术作品创作,然后按照美术作品画面搭配合适的诗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搭配合适的诗歌,或者结合诗歌内容和意境创作美术作品,实现“诗画合一”双向实践学习。

以王安石《江上》为例,“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这首诗中,作者抓住江上“山、江水”特有景物,扣住“秋天”节令特点,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江上秋色,江水江花、西风横笛特定景物,勾画出一副“江上秋意图”,浓浓的秋意勾起了作者对亲人思念的思绪。在高年级实际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这首诗进行创作,在学生美术作品创作中,学生在画面中绘画了山和江水,用深浅不同的蓝色,突出画面层次感,在画面中还体现了送别离人的渡口。在学生作品中,有一点特别之处在于学生在山上绘画了梅花,在江上西风中,梅花飘落江上,仿佛江上波纹起伏。从学生作画的画面中看,学生能够在画面中将“江上”诗歌内容呈现在作品中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也能看出学生表达了自笔者,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去绘画作图。

五、展评诗画作品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完成一幅画就可以,而是让学生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就需要在学生作品完成后,及时给予评价和说明。在美术课堂中,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包括师评、互评、自评,正确的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积极看待自己的创作,正确对待美术课,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更有信心。

如,课堂上让低年级学生创作以“茂密的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学生在自评自己美术作品时,说到:“通过美术课学习,我知道花朵在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区别,所以我在创作花的作品时,希望自己可以与众不同,我在校园里捡了树叶、花朵,用皱纹纸、超轻粘土、彩色折纸创作作品,在作品中还用到花与花、叶与叶之间的遮挡关系,并且给我的作品编写了一首诗:”花儿花儿真美丽,五颜六色比花衣,装点生活要有你,世界将会更美丽。”

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是南塘小学美术组的老师们融合学科教学的一种探索。它需要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诗和画,进行融合和创新,达到诗画合一的境界。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对美术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求更高、对教师课前准备要求更高。我们在实施美术课程教学时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加强美术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时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做到融会贯通,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丰富教学方法。并且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能够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使美术课堂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临渭区南塘小学 程杰)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