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青年网(编辑 闵盼龙)2004年5月,苌雅静怀揣着一颗青春梦想,来到渭南老年大学,走上了渭南老年大学电子琴老师的讲台。可想而知,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是怎样把一腔热情注入渭南老年大学这个造福老年人的公益性事业,而且,这一干就是整整13年。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的爱人代斌等7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推荐到渭南老年大学任教,为渭南老年大学的发展推波助澜、注入活力。

在她任教期间,面对“叔叔、阿姨”这些良莠不齐、年龄偏大、反应迟缓、记忆力差的老人,她从不气馁,而是像对待小朋友一样耐心细致,鼓励老人,从零开始,从一个简单的音符学起,手把手地教。有时,为了让给大家记住一个音符、一个和弦,她往往会反复数十次,直至大家领会为止。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苌雅静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经验:一是激发兴趣。她经常在课间走进老年学员中间,和老人们谈心,鼓励大家树立自信,并利用课余时间,弹奏一些优美的曲子来激发老年人学习音乐的兴趣;二是“温故而知新”。每次上新课前,她都要把上一节学过的曲子逐人过一遍,然后进行点评、辅导,达到学一首,掌握一首;三是知识当堂领会,不留死角。每节课所学的东西,从领唱到指法,从和弦到双手合奏,她都会细心传授,直到每个人当堂领会。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需求,她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编写了《电子琴演奏曲集》,里面包含80首曲谱。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这本曲集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并作为老年大学电子琴课试用教材。

她的阳光、向上,感染着每一位学习电子琴的老年人,让老年人觉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还能为社会和谐发挥余热。

在老年大学,她不但构筑了一片自己的音乐天地,还让一些曾经热爱音乐的老人实现青春梦想。李春芳,原渭南棉纺厂的一位退休职工,在进入老年大学前,自己觉得大脑不灵、手指僵硬,乐理知识几乎是零,进入老年大学后,跟着苌雅静学了两年电子琴、后来又跟着代斌老师学习一年多的钢琴,在此期间,她不断加强自学,向老师请教,从一个不懂音乐的门外汉,到如今原创的十几首歌曲在国内荣获大奖。她的《梦里彩蝶》荣获了2012青春音乐中国杯第三届全国优秀词曲大赛作词银奖。李春芳感慨道:“我喜欢渭南老年大学,那是一个梦交织的地方”。

都说青春的代名词是积极向上、自强不息,那么苌雅静就是这个代名词的代表,她和爱人代斌一起成立了一所“常青艺术培训中心”,利用课余时间,专业从事成人、少儿音乐教育,让每个热爱音乐的人借音乐的翅膀拾级而上。2012年、2014年,在第三届、第四届陕西音乐器乐比赛中,常青艺术培训中心的学生先后荣获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二个,并荣获优秀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被组委会评委“优秀培训基地”。2016年,在第五届陕西音乐器乐大赛中,苌雅静、代斌被邀请担任分赛评委老师。

2016年渭南市文广局、渭南市艺术中心、市妇联联合开办秦东美丽女子学堂小课班。作为音协会员,作为一名有电子琴特长的艺术女性,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女性感受音乐的魅力,为促进书香渭南、建设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要承担起电子琴班的教授任务她就要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无论寒来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她让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学员,感受到电子琴音色丰富、节奏变幻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大家的兴趣爱好。今年电子琴班名额爆满,根本不能学员的需求,于是增开班级,她的任务量也加大一倍,可是看着大家高涨的兴趣,以及学习后的变化,她毅然扛起两个班。

苌雅静,她不仅阳光、向上,而且还有一颗热爱公益、纯洁善良的爱心。她乐于助人,胸怀博大,热心帮助盲童乐乐的事迹被2017年1月7日《渭南日报》、渭南三套“东秦百姓”电视栏目等媒体相继宣传报道。

14岁的乐乐,家住临渭区官底镇楼王村,父亲赵聪宁因意外失去双臂,母亲双目失明。乐乐因遗传,只能依稀看到些许光亮。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苌雅静际遇了这个身残而酷爱音乐的孩子,她把乐乐接到常艺术青培训中心,让乐乐接受系统的正规音乐教育,当乐乐提出放弃学习音乐时,苌雅静才意识到孩子贫穷的家境,于是,她毅然决然的决定不收乐乐任何费用,积极资助乐乐学习钢琴。乐乐爸爸感动地说:他们一家人是不幸的,可是他们却是有幸的,因为他们身边有无数的好心人、热心人,支持关心着他们,是大家的关爱给了他们坚强的力量。

苌雅静不仅热心于老年教育事业,还和学校热爱音乐的老师们组建了常青艺术团,并担任团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公益性汇演。2016年10月28日,在省老干系统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比赛中,她代表老年大学,带领常青艺术团和蓝月亮艺术团联合演出《火红的日子火红的歌》,荣获老干系统文艺汇演金奖。该节目还参加了2017年渭南百姓春晚的演出,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广大市民的热爱。

苌雅静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追逐着心中的音乐梦想,践行着自己热爱音乐、热心公益的青春誓言。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