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渭南市农广校校长工作会上,澄城县农广校2019年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科技培训、产业扶贫等多项工作受到市农广校的肯定,在全市农广系统中脱颖而出,被授予渭南市2019年度农广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澄城县农广校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高度重视、多措并举,转方式,见真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民教育事业发展双胜利。

高定位办学格局,搭起培训乡村振兴“戏台子”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县农广校以科技培训需补齐乡村人才“短板”为抓手,以减少农村贫困群体为目标,关注新趋势,及时将传统单一的办学思路转变为“办学功能”多元化的技术服务,在全县贫困村轮回开展110产业扶贫科技培训42场次 5200余人。

强优化办学队伍,筑起农博士土专家“科技墙”

针对学员来源广泛、学习需求多样高质量要求,不断统筹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果树研究所及相关职能单位合作共享师资,挖掘一批 “土专家”、“田秀才”,形成由各领域知名教授、业务骨干、乡土专家等近百名客座教授讲师组成的优质师资库,打造了一支“博采众长、立体办学”的优质办学队伍,为职业农民培育纵深发展引入多源智力支撑。同时,组织多场专业技术交流座谈会,携手各专业权威开展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政策研讨、技术交流活动,不断为产业发展实际问题把脉定向,集聚理论力量和发展智慧。

拟推出云在线教学,用活大数据智能化“微课堂”

县农广校始终坚持“只改变培训模式,不改变培训目标”的原则,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新招倍出,相继推出产业技术“微课堂”、疫情期间率先在全省推出“云端学习”,微视频录制,在各平台循环播放,技术服务时刻在线,做大做活“智慧农业”,引进优考试系统推出“云在线考核”等职业农民培育新方式,成功走出了澄城职业农民培育“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视频+实操齐头并进”新模式。

重提升培育对象层次,培养农村“台柱子”产业带头人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村人才“精英”。县农广校坚持“政府主导,校企联合,专业导向,产业需求”原则进行全县调查摸底,遴选学员,主动重点瞄准农村社会的精英阶层,以青壮年农民骨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培训,精准设计培训课程、方案,每年培养一批具有澄城特色、符合实际、富有成效、能够带领贫困群体奋起的乡村振兴鲜活经验和示范典型。

大转变培训思维,培训效果“不打折”

培训模式上采用“集中+分散”、“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观摩+学习”两结合双促进的模式,注重参与式、互动式、分段式、重实践的培训方法,创新了“交流大讨论”、“技术小分享”“ 科技小论坛” “实践大比武”等活动,并自编苹果、樱桃等两个系列的本土培训教材。做到培育时刻不掉线,培训效果不打折,科技服务更精准。

搭桥梁集中授信,校企联合助推农民创业

与县信用联社、邮储行、农行合作,开设职业农民(免抵押、免担保)专项产业扶持贷款;与县农行达成协议,为全县职业农民授信“惠农e贷”,共协调职业农民产业扶持贷款3.2亿元。

太阳底下无易事,唯砥砺前行而已。澄城职业农民培育从2014年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20年的典型标杆、连年夺魁,2019年周巧宏校长荣获“全国优秀校长”称号。这些荣誉及中央、省、市的关注,见证了我县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取得重大突破,亮了渭南职农培育,火了澄城职农培育,进一步坚定我们打造全国职业农民培育名片的“澄城决心”。县农广校会继续守牢主阵地、当好主力军、发挥主渠道作用,培育更多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作为主要职业的农业从业人员,逐渐成为广袤乡村实现绿、富、美的带头人,带领大批群众端上“科技碗”吃上“产业饭”,蹚出“致富路”。

立足今日,胸有成足,我县已培育职业农民 1567 人;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县农广校校长周巧宏经常要求学员们:不光是会种田 ,更要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既要耳听八方,产销信息“包打听”,也要眼观六方,调配资源“不慌乱”。成为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的强劲内生动力。(通讯员:李宁 编辑:张菲)

wechat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