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祖国建设跨骏马”“天翻地覆慨而慷”,文化艺术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以朴素的文化自觉,满腔热情地抢救挖掘民间戏曲,记写了开启戏曲发展和繁荣的历史篇章。

早在1952年,陕西就成立了“民间音乐采集研究队”,戏曲和民歌曲艺等同列为采集研究对象。随后又组织了规模宏大的“民间戏曲观摩演出”等多种活动。庆喜民间戏曲迷胡从此脱颖而出,成为陕西戏曲重点挖掘、建设和弘扬推出的剧种。

迷胡这只金凤要飞出民间的巢窝了,戏曲宝地华阴也为世人瞩目。“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经过多层次擂台式的严格选拔,华阴迷胡艺人每每先声夺人,有多名民间艺人从华山脚下被聘请到省级专业艺术大团当上了迷胡唱腔教员。笔者从零散资料收集到有华阴村民吴思谦、崔生华、崔春华、吴应鳌、张志忠、雷忠仁,还有家虽是澄城景家庄人仍是从华阴出道的景端亭等,他们作为优秀迷胡艺人,先后被陕西歌舞剧院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吸纳为戏曲音乐教练。另有华阴民间艺人郑思恭、田永长、赵长合等被甘肃省级艺术团体聘用。一个小县有这么多村民能被省级大团看中,恐怕在全省也是绝无仅有。这些优秀的民间迷胡艺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写满了艰苦跋涉和对迷胡戏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从事艺教的故事叙说了热情负责和无私奉献。华阴民间迷胡艺人崔春华是这个群体的佼佼者,他被有关文化学者称为“迷胡师爷”。笔者也收集到了他的零星资料,故在本文作专门简述。以期管窥华阴迷胡艺人的风采和历史贡献。

崔春华(1919—1996年),华阴北乡滩子村人,小名福广。幼年家境贫寒,跟随民间艺人李金章、雷忠仁师父学艺,主学唱腔表演,又学板胡三弦。因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不长时间颇有成就,特别是清唱剧演唱技巧突出。1932年参加本地迷胡班“铜锣会”的演出。有人记得一次出外演出,不知是匆忙还是条件所限,妆容实在难看,一出场场内嘘声一片,差点遭拍砖。可是当小福广张口唱第一句就石破天惊,继而掌声、叫好声连连,观众情绪即刻高涨,从此崔春华的演唱让众人刮目相看。

1938年至1942年,崔春华曾先后到洛南县、商县以及东府即今渭南市各县演出,实践的历练使他演唱技艺趋于成熟,成为当地闻名的迷胡唱家。1940年他到河南灵宝一带卖艺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演习。1944年他和民间迷胡名艺人吴思谦、崔吉昌等四人到甘肃平凉、庆阳、兰州、永登、武威等地卖艺,传播迷胡曲子戏,至少在半年以上的时日,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1946年起到山西运城、临汾、荣和一带卖艺,每次去长达4个多月。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还去过省内外多个地方传习迷胡。

1949年后,崔春华以精湛的迷胡演唱技艺,先后在省地县各种会演和比赛中连连获大奖。1954年在全省几百人参加的曲艺演唱评选活动中,他表现优异,即被西安人民歌舞剧团也就是后来的陕西歌舞剧院录用为眉户音乐唱腔教员。唱“迷胡”的教“眉户”了,因为迷胡被改名叫“眉户”,其实是一回事。崔春华定位虽在歌舞剧院,但同时兼任省和西安市多个艺术团体迷胡唱腔的教学任务。比如:1956年给中央民族合唱团“眉户组”教了半年曲子演唱课;1959年给西安儿童剧团代了三年曲子唱腔课;1962年至1963年给西安市艺术馆眉户训练班代曲子唱腔课三期,每期3个月。给陕西歌舞剧院、陕西省戏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教唱腔当然最多了。1980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办了一期演员训练班,老先生代这个班眉户唱腔课一代就是五六年。这个班就是以演出眉户剧《留下真情》和《迟开的玫瑰》而闻名遐迩的研究院青年团。

崔春华来自民间底层,却是有着极高造诣的迷胡戏曲音乐艺术家。他主工旦角,亦通生行。能独自演唱的迷胡剧目有百本之多。他的唱腔风格和技巧集中代表了东路迷胡高亢激昂、细腻委婉、音域宽厚、字正腔圆的特点,在老一辈艺术家中有很高的评价。专家认为,他功底深厚,嗓音清亮。学习吸收了许多艺人精华,能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迷胡的各种大小调曲牌。尤为出色的是,他的演唱能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把同一曲牌唱成快、慢、软(苦)、硬(欢)、平(旋律偏低)、高(旋律偏高)不同的旋律,且自然流畅,生动感人,韵味十足。崔春华还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和时代脚步,改革和创新了不少曲调,继承而不拘泥,求新求变有风格。老先生不仅曲子演唱独领风骚,而且板胡和三弦演奏亦有过人之处,特别是弹奏三弦可谓一绝。其沾、扳、扣、揉、扫及大、小滑弦等技能娴熟和精到。正是“弹唱正宗味美,超人技艺堪夸”。

崔春华的艺术成就受到省内外各方敬重和珍视。早在1960年左右,陕西广播电台为其录制了《杜十娘》《五娘描容》《重台》《单刀赴会》等迷胡清唱唱片。由戏曲音乐人常增刚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迷胡清曲编选》《迷胡牌子音乐》,戏曲音乐艺术家张长兴编著、长安出版社编著的《东路迷胡音乐》等都大量记录了崔春华先生演唱的曲谱。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音乐艺术家张长兴根据他和吴思谦老艺人的迷胡唱腔整理出版了《东路迷胡唱腔及伴奏》一书。书中全面记录了华阴迷胡的唱腔艺术,并有板胡、三弦各自伴奏记谱及十多种牌子曲记谱,堪称艺术宝库一绝,这是崔春华老先生等人对迷胡艺术的贡献。书刚问世便倾销一空。1993年,文化部为崔春华先生和郑思恭、王景山等人录制了《刺目劝学》《走雪山》《康熙访贤》《临潼山》等回戏作为资料存留。上世纪九十年代,崔春华先生的唱腔艺术被录入《中国戏剧集成·陕西卷》。

“令公桃李满天下”,崔春华是顶级的迷胡传承人和优秀传授者。假如说迷胡是散开在乡野的戏曲之花,老先生既用才智和勤奋滋养了它,又付出心血和坚韧把它一朵一朵地交给戏曲新人。老先生先后为陕西歌舞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校、陕西省乐团、陕西省广播文工团、西安市艺校、西安儿童歌舞团、西安易俗社等剧团以及甘肃省艺校、山西临汾和运城地区的地县剧团等二三十个艺术团体教唱辅导,学生达数百人。

崔春华登上迷胡讲台40余年,挥汗于舞台艺术不同品种间,奔波于省内外艺术团体中,硬是用一把板胡,施教传授而培育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涉戏眉户人,其中成才者众多,成为表演艺术家和作曲家的也不少。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戏曲迷胡音乐家米晞、姚伶、张长兴、杨世科等就深受其炙;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李瑞芳、段林菊曾聆听过先生教学辅导;后来的眉户著名演员焦瑞霞、王玉娴、张新尚、杨荣荣等都曾受教于先生;著名歌唱家冯健雪和贠恩凤都曾师从先生学唱过眉户;当今著名戏曲多产作曲家薛天信曾经常登门求教先生,作曲家王激先生曾在崔老先生处学习获益不少;现在活跃于戏曲舞台上的领军人物、梅花奖得主李梅、李娟、张蓓、任小蕾等和省戏研究院的一批优秀演员,当年在戏曲剧院80级训练班学艺时,崔春华先生是他们的眉户唱腔代课老师。

当看到上述陕西戏曲名人时,我惊叹不已并深深敬仰。崔老先生一生和他挚爱的迷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事的是声腔艺术,他的学生大都灼灼其华,而自己却默默无闻。其实他为繁荣戏曲事业和传播弘扬眉户艺术作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并载入了史册。著名文化学者雷达先生写文章说,崔老先生是“传承弘扬迷胡艺术的师爷!”雷达老学者又写诗热情赞扬崔老先生,录其中的诗句曰:

幽雅诗声堪妙唱,千姿百态洒洋洋。

三弦弹唱传精艺,桃李漫天散郁香。

注:迷胡和眉户本是同一剧种,本篇行文时,因需要把“迷胡”和“眉户”混用了,特此说明。

来源:渭南日报  崔晓极

wechat recommend